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里,有一群人默默付出,他们普通的外表下,隐藏着不凡的执着和梦想。他们通过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励志的乐章。
高分子教师团队的宣传担当
学院的高分子材料专业教师们对这一领域充满热情,这种热情贯穿于他们的教学和与学生的互动之中。鉴于社会对“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这两个专业认识有限,他们主动站出来,成为学院宣传的主力。他们不辞辛劳,走遍各地,与考生、家长以及教师直接交流,详尽地介绍高分子专业,为该专业的招生和推广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们辛勤奔波,凭借专业知识与热情,使更多人领略到高分子专业的独特魅力与巨大潜力。他们以实际行动消除了人们对该专业的陌生感,致力于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这一领域。
焊接团队的拼搏荣誉
焊接团队凭借一股“拼搏”之力,在各自的岗位上持续奋斗。他们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与科研中,努力攻克工作中的难题。这种拼搏精神受到了肯定,他们荣获了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以及全国石油化工行业优秀教学团队的称号。
他们付出了无数个夜晚的辛勤努力,汗水与智慧交织,诠释了奋斗的真谛。这样的付出为学院赢得了荣耀,也成为了师生们学习的典范。
段老师的经验分享教学
段老师在教学时,乐于将自己在企业前线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同事和学生们。他经常在课程中融入案例设计,使教学活动贯穿始终。这种将实际经验与教学相融合的方法,使学生能更直观地掌握专业知识的应用。
段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汲取了知识,还掌握了实用技能。段老师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李锐老师的比赛坚持
自2008年始,李锐老师年年都指导学生参与“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即便成绩未达最高点,他始终没有松懈。这些年来,他一直用心辅导学生,激励他们勇于尝试。
他教导学生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他自己的坚持,让学生领悟到,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持有不放弃的信念,成功的机会始终存在。
陈绘如老师的“四心”育人
陈绘如老师以“四心”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尤其在爱心方面,她对学生充满真挚的关爱。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的王同学,她不仅协助解决生活上的难题,还对其心理状况进行细致的交流。在陈老师的关心与帮助下,王同学荣获了学院的“二等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
她所负责的班级学习风气很浓,制剂1311班课程通过率高达99.5%,该班多次荣获江苏省“先进班集体”称号。学生们也热衷于投身公益,成为志愿服务的杰出代表,比如高甜和范运航等人。
团队与个人的坚守成果
学院团队和个人在坚守中收获了成绩。绿化人员辛勤付出,尽管绿化公司更迭频繁,但他们坚韧不拔,备受各公司推崇。机器人项目团队把课余时间全投入设计,无数个夜晚,图文信息楼15楼的灯一直亮着,最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中,他们站在了领奖台的最高处。
团队每年挑选出色学子投身不同项目,同时为校方编制选拔名单。在暑假期间,实践团队对项目进行细致审查,成员们严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师生及施工方的一致好评,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忠诚与坚持的价值。
我们身边是否也有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那样默默付出、贡献力量的个体?若这篇文章触动了你的心,不妨点个赞,将它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