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助力 非遗活力渐显
你看在 2020 年,快手和江苏卫视搞了个“ 一千零一夜”晚会。晚会上九位非遗短视频作者跟当红明星一同亮相。这时候呢 ,以往抽象的“非遗”,变成了 台上一个个实在的东西。你看那唢, 吹起来可有劲;麦秸画,那做的可精细了;还有那面人郎,捏得活灵活现;油纸伞呢 ,漂亮得不得了。通过这次亮相,好多人才意识到,原来非遗在快手上这么受欢迎。
以前,总觉得非遗离生活挺远, 快手上一看,好家伙!到处都是非遗相关好玩的视频。就说说女性用户这块, 快手女性最爱记录的非遗类型里,京剧、剪纸、挑花都很受欢迎嘞 。瞧瞧新一线城市的 70 后和 80 后, 他们最爱发布糖塑视频。为啥?我琢磨着,恐怕糖塑承载着他们童年最喜爱的甜味记忆
再看看京剧,那可是在快手上大放光彩。 在快手,京剧可是作者数和观众数最多的非遗戏剧短视频类型。 就如 2020 年 8 月那次,在官方支持下 ,快手联合好些京剧院团,搞了那个 《京剧的夏天》专题栏目。多家京剧院团参与,直播间里呈现了一堆京剧精品 。直播才 2 小时,总观看量将近 800 万, 点赞量超过 560 万。这人气,以前哪敢想 。
非遗在年轻群体里的表现也相当惊人。琵琶、 面人、昆曲这些,特别受 90、00 后喜爱 。同一个北京面塑世家出身,年纪不同粉丝就不一样咯 。 62 岁的萧占行和郎佳子彧比起来,粉丝年龄段差异明显 。郎佳子彧快手粉丝里 00 后比例最高, 萧占行粉丝主流则是 80 后 。音乐类非遗方面,90 后、00 后作者热爱琵琶 ;而 70 后、80 后喜欢记录古琴 。美术类非遗,差别就更大了 ,90 后、00 后爱发面人短视频 , 60 后、70 后爱发金石篆刻相关的。
要讲这非遗变化,还有个最大的,就是变现。别小看快手,快手非遗课程这块 ,各类人群参与都挺积极。课程作者里 80 后那是最多,紧接着 70 后和 90 后 。不同年龄段开不同课程,各有所爱嘛 。 你看,以前传统的非遗传承困难,现在不一样了。非遗艺术产品化、 市场化, 短视频和直播让那个“ 酒香也怕巷子深 ”的老难题 渐渐解决 。 MCN 入驻快手 ,通过系统化商业化助力, 非遗传承人知名度和收入都涨上去了。2020 年 7 月 ,“快手非遗学院” 正式上线了, 非遗传承人在这能学到赚钱技能 。短视频 + 直播 的模式,把非遗推到大家眼前 ,助力传承不说人也能活下去活得好 。咱非遗,正生机勃勃迈进新时代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