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低价与C2M竞争热
今年7月,拼多多搞了个“真香节”。好家伙,拿出1亿元现金。对那些被网友标为“真香”的品牌商品做定向补贴。这可一下子就吸引不少消费者目光。
可这时候,一部分消费者还在纠结,到底是“厂货”更实惠,还是“补贴”划得来。而拼多多又悄咪咪地上线批发业务。这还没到双11,电商这战火就烧起来一直没停歇过。
这段时间,拼多多那批发业务弄起来悄无声息的,业内人都说它这是冲着1688去的。好家伙,阿里和拼多多在C2M模式改造,还有产业链商家这方面竞争越演越烈。
这C2M模式,直白说就是用户直接和制造对接的。在业内也有人说是反向定制,厂家不再通过各级代理,直接面对消费者。如此整合下来,成本能够优化,价格也能降低。 不少电商都在搞类似这种C2M模式。像京东旗下两个平台,京东京造还有京喜。人家就采用那精选电商跟制造业或者工厂直供的类C2M模式。 京东徐雷还喊话,未来3年,盼着反向定制商品和那独家新品,在他们京东平台上累计交易额能够达到10000亿元。
这时间往前追溯到2018年底,拼多多就启动 “新品牌计划”。当时可是信誓旦旦说,要用C2M模式辅助1000家厂家打造爆款产品。 拼多多联合创始人曾讲,和以前那些线下市场,还有传统电商比起来。咱们拼多多在好多商品类目这块儿,已经把供应链整得倍儿简单,像生产到物流再到消费者,或者生产到商家再到物流最后到消费者这样简洁流程。这就是为啥拼多多不少商品能够达到全网最低价。
不过盘和林可就指出一点。你光说低价是电商发展大策略,不太靠谱。低价的同时,商品质量得保证,还有服务得高效便捷。这些才是电商发展重要战略。消费者为啥信任他平台 ,看到这个平台商品质量跟其他平台差不多,价格低。然后物流和服务还行 ,这才行。
当下喔 ,低价战略大多都是围绕标品来说的 。郝建彬就举例子哈 ,同一款iPhone,一家卖8000,一家卖 7900,那后面便宜点的这家肯定招顾客。但是电商上商品实在太多了,不能光盯着价格。说起来 ,价格是影响购买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啦 。
那些啥服务满意度,送货准不准时,收获速度咋样,都得考虑。要不光拼价格,或者干脆只看单一因素,各电商平台不就死循环啦 。 你瞧那些头部电商近年,又是经营调整,又是各种补贴。不也在靠这些执行低价战略么 。
盘和林指出低价商品其实也能盈利。你想啊 ,拼多多开创拼单模式。借助团购薄利多销进而盈利。 低价策略呢 ,又 和 “下沉”息息相关 。拼多多一有动静就让人觉得,这不就是满足五环外市场需求 然后开始发家崛起的。
说到底 ,像盘和林说的那样,这疫情期间对下沉市场起到一定培育作用,用户被狠狠教育了一番,消费习惯慢慢养成。虽然疫情前各大电商已在布局这块地头,但是,疫情过后 ,这下沉市场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看样子这电商行业的大风大浪还要继续折腾下去,看看他们后续还能整出啥新花样,真让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