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集协打算在直播平台上推行音乐收费制度,这一做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以前,不少主播在直播时随意播放音乐,但现在这种情况将要得到改变。
音集协的动作历程
自去年11月份开始,音集协将音乐收费的焦点转移到了直播间,并且分阶段进行了费用标准的协商。这一动作显示了音集协在音乐版权方面所持的积极态度,希望借此推动直播间音乐版权的标准化进程。在那时,音集协已于2020年向网络平台发放了授权,并建立了伙伴关系,尽管那时的收益并不丰厚。这也表明音集协一直在努力寻找音乐版权的多种盈利方式。
不同类型直播收费标准
每年直播泛娱乐的费用是300元,季度是83元,每月则是29元。这笔费用对主播们的影响各有差异。顶尖电商主播可能觉得这点费用不值一提,然而,对于那些在底层、没有收入的电商和泛娱乐主播来说,这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电商直播的分类也显示了收费策略上的差异。这种按层次划分的策略或许会对不同类型主播的布局和成长带来影响。
平台的应对之道
直播平台一直在研究如何规避音乐版权纠纷。现在,它们正面临音集协的收费规定。平台独立承担这笔费用似乎不太现实。参考KTV的收费模式,平台可能需要向音集协缴费,然后转嫁给主播,这或许会成为一种趋势。但具体如何转嫁费用、收取多少,平台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决定。在保护版权的同时,平台还需思考如何激发主播的积极性。
版权方的受益预期
音集协预计,若直播间普遍采用付费模式,预计能实现约22亿元的版权收入,这个数字是其在其他领域音乐授权费用总和的十倍。然而,这笔收入需要分发给众多版权拥有者。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大,但分配过程却十分复杂。另外,过去存在大量侵权问题,这笔费用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对过去损失的补偿,并为未来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侵权判定与风险
直播间内音乐版权纠纷屡见不鲜。主播在使用音乐时,获取正规授权,避免法律风险十分关键。随着《草案》的推行,预计涉及直播音乐的维权案件将增多。未来,界定合理使用与侵权行为的界限尤为重要。主播要关注法律界限,同时平台也要引导主播,遏制侵权行为扩散。
未来发展走向
《草案》里还有一些未确定的部分,比如支付方法和费用标准还没统一。将来,直播平台和主播会特别关注哪些算是合理使用、如何判定侵权、平台的收费模式等问题。直播行业的发展与音乐版权保护,需要在摸索中找到平衡。我想问一下大家,你们觉得这样的费用对小主播来说是否公正?希望听到大家的意见、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