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家纷纷热议直播间的虚假人气和虚假粉丝现象。抖音等平台也积极响应,开展了清理行动。下面,我们将逐一为大家详述相关事宜。
刷量乱象严重
当前,直播界中“刷粉”和“刷人气”现象颇为普遍。许多主播企图通过非法手段迅速敛财,他们违规操作第三方软件,甚至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虚假数据服务。他们这么做,只为增加自己账号的粉丝数和直播间的观看量,制造出虚假的繁荣假象。到11月30日为止,抖音已对超过120万个涉嫌刷粉刷人气的账号进行了处理。
这些数据含有不实信息,误导了观众、商家和平台,导致市场竞争无法正常淘汰。若这种状况持续,将对直播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平台挑战巨大
黑灰产业和违规主播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给直播平台的监管带来了不少难题。这些产业不再依赖机器程序作弊,而是改用真人操作真机作弊。比如,他们使用“群控软件”操控大量手机,帮助主播提升观看量,这种行为几乎和普通用户难以区分。
以抖音为例,2020年,直播违规现象在直播界显著增加。这些违规举动与平台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给平台在辨别及处理这些违规举动上带来了诸多困扰。
平台积极治理
各大平台积极采取措施,保障用户权益和营造良好氛围。抖音平台特别开展了“啄木鸟”活动,自11月1日开始,集中整治直播中的刷粉、刷人气、无人直播、黄牛抢购、抢红包作弊等违规行为。在此行动中,共封停了67380个违规账号,其中无人直播违规的账号大约有1.5万个。
平台在技术建设上加强了力度,同时增加了资金支持。此外,它还采取了法律措施。在最近两个月里,抖音官方在杭州、深圳、广州等地对四家与抖音相关的“群控软件”运营企业发起了法律诉讼,并且这些诉讼已经得到了法院的批准。
监管措施加强
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在11月5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关于强化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性文件》。该文件对网络直播营销中各参与方的法律义务进行了详细阐述,特别是对平台和主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做出了具体要求。
11月1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颁布了《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该规定明确指出,直播间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不得制造虚假的数据流量。
治理成果显著
平台加大了监管力度,效果显著。抖音对众多违规账号进行了处罚,有力地打击了“刷量”的不良风气。此举让优秀主播获得了更多关注和机遇,同时保护了消费者和商家的权益,也提升了平台的整体水平。
主播在严格监管之下,更加注重自我约束,坚持合法经营准则。此举不仅促进了直播行业的良性发展,而且提升了用户的观看感受。
未来任重道远
虽然已有一定成绩,但直播领域仍遭遇不少难题。不法分子可能持续探索新的作弊手段,同时,监管部门需持续优化政策,并增强执行效果。
大家需齐心协力,平台需不断加强技术与管理,监管机构需增强监管与执法,主播需自律,观众需提升辨识力,方能使直播业稳健前行,拓展更广阔空间。
大家都在思考,我们还能从哪些角度对直播中的“刷量”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整治?若这篇文章给您带来了一些启发,不妨点个赞,也欢迎您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