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午后时分,复旦大学举办了第二十三期教师教学发展研修班。这次活动规模宏大,目的是为了增强教师的教学和育人技能。这样的活动对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下面,我会逐一点明研修班的各个具体内容。
开班意义重大
开班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裘新强调,这次研修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彰显了“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研修班为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的教师搭建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桥梁,对提升两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学校一直非常看重教师的发展以及教学传统的延续,着力挖掘教师的潜力。学校鼓励教师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主动推进教学改革,不断加强个人教学水平。通过这些努力,学校希望培育出优秀人才,打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活动内容丰富
开班仪式上,活动内容安排得十分丰富。陆昉,教学发展中心的负责人,首先对第二十三期研修班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进行了详尽说明,为学员们指引了前进的道路。刘琼教授,作为往届表现优异的学员代表,向大家展示了课程教学设计的成果,并分享了她积累的宝贵经验。
林伟处长对本科教学项目的申报和奖项的申请情况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帮助老师们更高效地参与项目并争取荣誉。丁妍副主任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课程设计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蒋玉龙副处长主持了开班典礼,确保了活动的有序开展。
研修特色亮点
与之前不同,第二十三期研修班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此次研修班扩大了教师参与的范围,不仅包括那些有意申报人才项目、教学成果或教学改革项目的教师,还邀请了那些致力于提升教学设计能力的教师。此外,同济大学的教师也受到了特别的邀请。
此举彰显了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为两校的教学精英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携手成长的交流平台。这种交流推动了不同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的融合,激发了教学改革的新灵感。
学员收获感悟
研修班让学员们得到了很多收获。鲁绍臣副教授在与资深教师交流经验时,对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感到,这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知识。他感激学校提供了这样的学习机会,承诺会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学习教学规律,并吸取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陈羽工程师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求学时,收获颇丰。复旦大学的资深教师所传授的“以学为中心的创新课程设计”理念和实践案例,让他对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了全新的理解。
历史积累沉淀
自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复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定期举办教师教学发展研修班。在秋季学期,该研修班主要针对新教师,目的是帮助他们迅速融入教学岗位。而到了春季学期,研修班则聚焦于资深教师,尤其是那些负责核心课程的教师,其目的是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
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提炼出了研修的核心要素,并成功打造了“以学生学习为核心的创新课程体系”以及“FD-QM高等教育混合式在线课程质量评估体系”等特色项目。这些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未来发展规划
今年,学校针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打造优秀师资队伍等核心议题,严格执行了复旦与同济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为此,学校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进行了精简和改进,旨在增强两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我们坚信,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改进,研修班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这一成就将助力两所学校的教学水平持续提高。同时,我们的愿望是助力培育出超越前辈的学子,为培养顶尖的创新人才贡献我们的力量。
大家对这教师培训课程如何帮助提高教学水平有何看法?期待听听您的看法,咱们可以交流一下。若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不妨点赞一下,并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