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孕妇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所听闻,但多数人对它的了解并不透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若发生,会对母婴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对其诊断和预防措施的了解至关重要。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深入了解这一病症。
认识妊高症
妊娠晚期常见妊高症,症状包括血压升高、尿蛋白和身体浮肿等。这种病症主要困扰孕妇,尤其在首次怀孕、体重过重或年龄较大的产妇中较为常见。据研究,妊高症在孕妇中的发病率介于5%至12%,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孕妇若患有妊高症,可能会自身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等问题,同时也会引发胎儿发育不良、早产甚至死胎等严重情况。因此,掌握其诊断依据和预防措施十分关键。
妊娠期高血压诊断
妊高症中包含妊娠期高血压这一类型,其血压标准需达到或超过18.7/12千帕(即140/90毫米汞柱),且这一症状仅在孕期出现,产后12周内应恢复正常。通常,医生会借助血压计来测量孕妇的血压,以此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
这类孕妇的尿蛋白检测结果为阴性,她们可能会感到上腹部不适,出现血小板减少等问题。然而,这些症状只有在产后才能得到确诊。如果孕妇发现血压有异常升高的情况,应立即就医,并且要定期检查血压和身体状态,以免病情恶化。
子痫前期诊断
子痫前期是一种常见病症,一般出现在怀孕20周之后。这时,孕妇的血压会达到或超过18.7/12千帕(即140/90毫米汞柱),同时尿蛋白量也会达到或超过300毫克/24小时,或者出现阳性。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收集患者24小时的尿液样本,以此来检测尿蛋白的含量,看是否达到了诊断标准。
不少患者会感到上腹不适、头疼、看东西模糊等不适。比如,一位孕妇在怀孕28周时出现了头疼和看不清东西的情况,检查结果显示血压升高,尿液中有蛋白,被诊断为子痫前期。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孕妇应立即就医接受治疗。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诊断
患有高血压的女性,在怀孕20周之前,尿液检查没有发现蛋白尿;但到了20周之后,尿液中蛋白含量达到或超过300毫克每24小时;或者,在怀孕20周之前,尿蛋白量突然增多,同时血压明显上升,血小板数量减少。就有一位患有高血压的孕妇,在怀孕20周后检查发现尿蛋白量上升,这正是上述情况的一种。
医生在诊断过程中,会详尽地询问孕妇的过往病史以及孕期各项检查的结果。遇到患有慢性高血压的孕妇,她们在孕期需要接受更为严格的检查,并密切关注身体状况的任何异常。
产前检查的重要性
进行孕期保健需要做产前检查,妊娠初期应测量一次血压,作为血压的基准值,并随后进行定期的检查。特别是从妊娠36周开始,每周都需要监测血压和体重的变化,并关注是否出现蛋白尿、头晕等异常症状。例如,有些孕妇没有按时进行产检,孕晚期突然血压升高却未及时发现,结果引发了子痫。
产检定期进行,有助于及早发现妊娠高血压的迹象并采取措施,从而减少母婴的健康风险。为此,孕妇需主动配合,严格按照医嘱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自己和宝宝的健康。
日常生活预防策略
孕期加强营养和休息对预防妊娠高血压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孕中晚期,应重视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叶酸和铁剂的摄入。若孕妇母体营养不足、出现低蛋白血症或严重贫血,其发病率会相应增加。
孕妇需关注可能引发病症的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若家族成员曾患妊高症,则遗传风险较高。那些在孕前就患有高血压、慢性肾炎或糖尿病的孕妇,患病几率更大。尤其是在冬季怀孕,更要重视产前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你周围有孕妇遭遇过妊娠高血压吗?请点赞并转发此文,帮助更多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认识妊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