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往往被人忽视,若处理不妥,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或是增添额外痛苦。所以,掌握正确的紧急处理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遭遇韧带和软组织的损伤。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特别是在运动量突然加大,身体难以跟上节奏的时候。举例来说,不少篮球爱好者在长时间且激烈的比赛中,特别是在老旧或不平坦的球场上,脚踝等部位很容易发生软组织扭伤。此外,运动伤害还可能涉及关节脱位等问题。有些刚开始健身的人,在尝试高强度的训练时,如果动作不规范或者重量过大,就很可能导致关节脱位。
骨折是种严重的运动损伤,不容忽视,它有闭合和开放两种形式。比如滑雪这类极限运动,若在高速滑行中不慎摔倒,碰到硬物,就可能造成骨折。这种伤害对身体的损害很大,治疗和恢复过程也十分复杂。
运动损伤的前期预防
从医学角度看,预防运动损伤非常重要。合理分配运动量是基础。比如,锻炼时,不要让运动量过于集中,举重训练中不要一次性做很多组。否则,短时间内局部压力过大,容易造成损伤。另外,组间要有适当的休息和放松。许多专业运动员就是通过合理安排训练节奏,成功减少了受伤的可能性。
选择恰当的锻炼地点对预防运动损伤同样重要。以跑步爱好者为例,若他们长期在崎岖不平或过于硬实的地面上跑步,他们的脚部和膝盖所受的冲击力会远大于在橡胶跑道上跑步时,这无疑增加了受伤的风险。所以,我们应当尽量选择专为该运动设计的场地进行锻炼。
擦伤的应急处理
运动中若不小心造成擦伤,应视伤口状况进行适当处理。若伤口较污或出血,应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以避免感染。例如,孩子在外玩耍时不小心摔倒了,家长若能及时用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初步清洗,对伤口恢复将大有帮助。
术后要用红药水或类似药品进行涂抹,这样做是为了对伤口进行消毒和防护。涂抹完药物后,要注意防止伤口被污染,还要尽量减少伤口与水分的接触。只要处理得宜,擦伤一般都能很快痊愈。
疼痛性损伤的应对
运动过程中若身体不适,疼痛的强度可以大致判断伤势的严重程度。一旦疼痛出现,应立刻中止运动,避免伤情加重。紧接着,应迅速在疼痛区域敷上冰块或冷敷布,保持大约30分钟,这样做有助于血管收缩。比如,长跑运动员如果在跑步时膝盖疼痛,应立刻停止跑步,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初期运动伤害,尤其是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冷敷治疗成效显著。它能使血管收缩,有助于减轻局部肿胀。
脱臼后的应急措施
脱臼一旦出现,病人应保持不动,不要擅自移动。移动可能会使脱臼变得更严重。另外,严禁揉搓脱臼部位,以免对关节造成更多伤害。比如在足球比赛中,如果球员的手臂脱臼,队医或队友应确保球员保持稳定,妥善固定并尽快送医。若不及时或不当处理,可能会留下长期后果,影响关节的正常活动。
骨折后的处理手段
骨折不管是否闭合,都应限制受伤区域的活动,以免损伤恶化。对于开放性骨折,不能直接用手将其推回,否则很容易导致骨髓感染。
脊柱骨折患者需平卧于门板或担架上,四周需用衣物、被单等物品垫稳,以防搬运时身体移动。特别强调,搬运时严禁抬起伤者头部,以防脊髓受损或导致截瘫等严重后果。固定骨折部位后,应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
大家对处理这类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都有所认识,然而在日常锻炼中,我们是否真的能准确无误地实施这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