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里的选修课意义重大,然而也面临不少难题。这些问题不仅关乎教学内容是否丰富,还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影响。这种状况亟需我们关注。
选修与校本课程概念
选修课在深化必修课内容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在各地学校,校本课程也是一个关键概念,它依托当地教育资源和学生具体情况自主研发,注重个性和自主性。这两者有明显的差异,明白它们是研究选修课开发的基础。有些学校对这两类课程概念容易混淆,导致课程体系紊乱。比如,某些学校将校本课程与选修课程同等对待,没有考虑到课程目标的不同,教学安排上出现了不少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学生难以接收到符合教学目标的课程内容。
选修课程开发类型
选修I属于国家课程范畴,其编制主要涉及对现有课程的挑选与调整,与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有相似之处。而选修II则是地方或学校自编的课程,需要从头开始全新编写,涵盖所有课程要素。这两种课程开发方式在方法和内容上都有显著差异。在具体开发过程中,选修I的编制需要教师进行改编,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较高要求。在偏远地区的学校,由于教师缺乏相应的培训,往往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只能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而选修II的课程编写常常缺少现成的参考范例,许多地方和学校面对这样的任务感到无所适从。
选修I的课程资源
教材一经出版,选修I不仅明确了课程目标,还丰富了教学内容,初步的模块框架也显现出来。尽管这些资源尚不完善,但它们确实为教师开设选修课提供了多样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标准在众多模块中挑选,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所选模块进行调整。不过,在调整过程中,多数教师仅能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料做些改动,这实际上限制了课程的进一步优化。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及其他因素,许多学校在选修I课程开发方面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效。
选修II的课程开发要点
选修II课程由各地或学校自行设计,内容涵盖各学科要点。设计时需着重考虑其补充性,即填补必修课程在语文能力培养上的空缺。然而,实际上,许多地区并未充分执行这一原则。一方面,难以准确识别必修课程的不足;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开发资源和人力支持。大城市在设计选修II课程时,可借助丰富的文化资源,而小地方则难以做到,导致这项工作在多数地区仍处于初级阶段。
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存在不少问题。尽管推行已久,但仍有不少缺陷,尤其在课程设计上。课程设计本应与教材编写有所区别,然而,由于许多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及其他原因,课程设计往往被教材编写所取代,教学方式也趋向于死板。一个显著的现象是,许多教师不主动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而是照着教材进行授课。这导致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难以有效提升语文能力。
改进的思考与方向
面对这些问题,学校需强化教师培训,增强他们课程设计的能力。比如,定期举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此外,教育机构需加强课程设计的指导与资源供给。例如,提供一些成功的课程设计案例供参考。同时,各地应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如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将文化元素融入选修课程设计。而且,学校之间应相互交流协作,共享课程设计经验和教训。
你认为在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如何做到教材编写与课程设计的协调?期待大家积极留言、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