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起,艺术史领域的研究看似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实际上却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混乱和争议之处,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
研究缺乏深度
不少所谓的艺术史书籍,比如关于“85新潮”的,正遭受质疑。尽管从1978年到2018年,这四十年间一直有人研究,但尚未建立起稳固的历史框架。众多艺术史著作仅停留在表面概念,未能深入挖掘其本质。比如,有些书籍只是粗略提及当时的艺术流派,并未深入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等因素。这种历史叙述因而显得缺乏可信度,难以让大众真正领悟那个时期艺术发展的根本。
我国艺术史研究在方法上存在不足。以往常用的研究方法在实际运用中遭遇瓶颈。贡布里希在其著作修订中曾讨论过艺术史研究的方法问题,但我国学者在运用类似风格和语言研究20世纪艺术史时遭遇了难题。部分研究仅盲目借鉴国外方法,未充分考虑本土实际,使得本土艺术史研究难以深入发展。
连贯性的缺失
早在早期,就有如高名潞等研究者牵头,聚集学者探讨80年代现代主义艺术的历史。但进入90年代,形势发生了转变。由于艺术领域的新发展以及研究者们90年代的缺席,他们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出现了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导致后续的艺术史研究难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图景。
然而,尽管80年代的研究性展览激发了人们对于过去艺术历史的兴趣,许多曾经参与过艺术运动的人士却陷入了脱离历史的竞争。他们更倾向于探讨自己在虚构历史中的角色,却忽视了80年代某些艺术现象背后的根本历史问题,这导致了研究的不连贯性。
身份与实质性
许多人曾经记录了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但其中不少人在过程中并未坚守自己的立场。以90年代西方在海外备受瞩目的艺术为例,有人将其视为西方政治偏好的产物。他们并未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内在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究。
批评界现状并不理想。有些人对历史写作评头论足,尽管他们并不了解历史。现在,所谓的“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完全断裂,但这些人对历史的连续性视而不见。他们只关注那些表面上的“当代艺术”,比如人造景观,却忽略了它们与过去艺术的深层联系。
合法性判断存疑
自1978年的新潮美术至今的当代艺术,其合法性评判面临重大历史困境。众多情形下,人们未能深入挖掘其根本。同时,未充分意识到从历史演变中评估其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至关紧要。
在这种状况下,当代艺术的发展显得有些困惑。由于缺少历史基础的合法性评估,大众对当代艺术难以形成共识,这也导致艺术家在创作上失去了方向。人们不清楚哪些艺术值得关注,艺术家在创作时也可能因缺乏历史判断而迷失。
混乱的当代艺术史叙事
当代艺术史的写作并未受到细致的安排。然而,通过各种途径,艺术史的内容以一种模糊不清的方式被传播开来。诸如机构的建立、展览的举办、媒体的推广,表面上看似在塑造艺术史,实际上却并未展现出清晰的立场和观点。
艺术史信息在大众眼中显得相当混乱。大众难以清晰了解艺术发展的线索,这导致了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感。艺术难以深入大众的认知,而大众也难以从这种混乱的叙述中获取对艺术的深入理解。
当代艺术史写作的必要性
当代艺术史的撰写十分关键。准确记录当代艺术史,有助于我们洞察中国艺术目前所遭遇的各种挑战。只有深入理解历史,才能更有效地引导现时的艺术创作和公众对艺术的看法。这样,艺术才能不再仅仅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成为大众都能理解和感受的领域。
你认为我们应当如何改善目前这种在当代艺术史研究和撰写方面的混乱状况?期待大家的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