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的《常识与通识》就像一座藏有丰富宝藏却路径复杂的迷宫。我对阿城的作品充满好奇,但在阅读过程中却感到困惑。在这本书中,我发现了众多故事和值得深思的要点。
初见阿城作品的期待
起初,是《棋王》让阿城引起了极大兴趣。带着强烈的期待,我开始了《常识与通识》的阅读。那时,我觉得根据他以往的作品,这部书应该颇具特色。一开始阅读时,我满怀喜悦,渴望深入阿城营造的文字世界。但渐渐地,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的热情被复杂的情感所取代。
后来慢慢察觉到,阿城在书中以闲谈的方式叙述,从蛋白酶到世界杯,涵盖诸多话题,跨度十分宽广,仿佛踏入了一个思维自由驰骋的无限空间,然而这空间又让人感到有些迷茫。
阅读中的混沌
阅读这本书颇为不易。书中收录的十二篇文章篇幅不短,阿城在其中传递的信息相当丰富。书中内容广泛,从古时的奇异传说到现代的人性实验,无所不包。像阿城这样知识储备丰厚的作家,讲述那些趣事时显得游刃有余,然而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理解和吸收这些内容却颇为吃力。
阅读时仿佛置身于迷雾之中,试图捕捉些什么却总是徒劳无功。他的精神内涵难以把握,多数时候只是觉得某些词句颇有趣味,比如“基因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样的句子,但整体上却显得模糊不清。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只能选择跳过,整个阅读过程变得非常糟糕。
古代文学底子的作用
书中让我想到,我国文学巨匠们拥有坚实的古典文学基础。比如阿城,他的创作中似乎受到了古代文学底蕴的微妙推动。这种感觉与鲁迅先生颇为相近,他们都能在古典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
他们在业余时间翻阅那些罕见的古时笔记和小说等读物,这些知识积累在他们的文字中隐约可见。阿城在《常识与通识》一书中充分展示了他的知识储备,然而,对于部分读者来说,理解他的观点却颇为不易。
唐诺的点醒
阅读即将结束之际,唐诺的附录文章犹如一束光,照亮了阅读的幽暗。他谈到了回归常识世界的祛魅之力。过去,我对书中阿城所说的“常识”主题始终感到困惑。而唐诺的阐释让我领悟到,阿城所阐述的“常识”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阿城在与大陆民众探讨基本道理时,内心充满忧虑。他看似轻松自在,实则背后隐藏着对现状的担忧。他提醒我们,常识有能力挑战权威。从五四时期至今,许多著名的名言警句,其实都是对常识的全新理解。
亲身经历的常识觉醒
2013年以来,我经历了与常识相关的一些教训。那时候,我了解了一个叫“大玩家张磊”的平台,它当时看起来前景一片光明,众多名人纷纷为其站台。然而,到了今年,这个平台突然出现跑路和维权事件,让我感到十分震惊。
从理性和常识的角度来看,“投资存在风险”这一点再平常不过,但在那时却无人重视。在投资热潮中,人们常常被卷入其中,忽略了风险的存在,这种状况并非少数,许多人都有过相似的体验。
关于常识的反思
阅读完书籍并联系自身经历,我才深刻体会到常识的价值。在社会的大潮中,人们常常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无论是面对所谓的创新投资还是其他事情,常识往往被忽视。阿城在书中强调对常识的重视,是希望人们能够构建起唐诺所说的思维制动机制。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遇到多么新奇的事物,常识都应成为我们判断的重要参考。切不可因一时的冲动或他人的煽动而忽视最基础的常识。这便是阅读此书后我最大的感悟。
是否有过因他人吹嘘或随波逐流,忽视生活常理而做出不当决策的经历?欢迎分享并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