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私自买卖和运输野生动物是不合法的,但这类非法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却频繁发生。无论是街头的小市场,还是网络平台,非法买卖保护动物的现象都普遍存在。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关注的复杂问题。
野生动物交易线下市场现状
线下仍有地方在卖保护动物,比如北京石景山的鹦鹉市场。尽管官方数据显示实体市场不再是主流,但这类小市场的存在说明仍有非法交易在进行。这些市场缺乏监管,卖家随意买卖,顾客也能买到保护动物,这显然是对法律的轻视。而且,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小市场买卖野生动物,这使得监管更加困难,长期下去不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和法律的权威维护。
线下市场管理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小市场变动频繁,比如石景山区的鹦鹉市场,今天在这,明天可能就搬迁了。执法人员难以做到全天候监管,等到发现问题,交易可能已经完成。这也使得小市场成了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热点。
野生动物交易网络渠道盛行
网络平台是人们买卖宠物的常用途径,特别是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寻找宠物。过去,像淘宝这样的网站曾频繁出现非法出售受保护动物的情况,虽然现在这种现象有所减少,但问题依然存在。据姑苏区检察院的数据,自2016年以来,他们处理的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案件中有超过六成是通过网络进行的。这一数据反映出网络已成为非法交易的高发区。
网络的庞大和复杂性给监管带来了巨大难题。在网络世界里,买卖双方的身份难以准确确认,众多卖家隐瞒真实身份,借助虚拟账户进行交易。此外,货物的运送途径,如快递等,也掩盖了野生动物的真实来源和去向信息。这些网络交易的漏洞,为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提供了便利。
快递涉足非法运输野生动物问题
快递企业依照规定不得承运活体物品,更不用提野生动物。然而,实际情况是,有物流企业如姑苏区案例那样,被利诱参与非法运输。有些人,如王某,以发货量多等为由,诱导物流企业,甚至缴纳保证金以获取其同意。不少快递企业可能因此被牵扯进此类事件,这为野生动物的非法交易提供了运输上的便利。
快递公司之所以涉足非法运输,关键在于其内部管理存在缺陷。一些员工为了追求利益,无视公司规章制度。此外,公司在货物审查方面也存在疏漏,未对货物进行严格检查便安排运输,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规,还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声誉。
非法交易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非法贩卖野生动物背后存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何富和黄志这类人物是其中的关键角色,他们受到了严厉的判决。他们所建立的产业链表明,这种交易并非由个别人员随意进行,而是有着严密的组织和计划。在这个产业链中,有明确的等级差别,货源等级越高,参与者的级别也就越高。那些货源充足、销售渠道顺畅的人被称为“大神”,他们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非法交易。
各个环节的职责划分清晰。有人专门寻找商品来源,有人致力于拓展销售网络,另有人负责物流配送。这种清晰的职责分配让交易过程井然有序,同时也显著提升了打击的挑战性。要一次性完全摧毁整个产业链相当困难。
非法交易野生动物涉及的其他罪行
若宠物贩卖涉及外来物种,可能涉嫌走私珍贵动物罪行。据上海铁路检察院提供的数据,外来物种走私对本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生态、物种以及生物遗传多样性遭受损失。另外,如姑苏区检察院所述,在交易国家保护动物的过程中死亡率较高。这些情况说明,这一问题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远不止非法交易本身那么简单。
从物种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本土物种的生存环境。在上海等地区,大量非法走私的野生动物宠物可能会抢占本土物种的食物和栖息地等资源。这导致本土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进而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野生动物大量私养的风险
饲养大型野生动物存在安全隐患,部分野生动物可能携带病毒或细菌。此外,国家保护的动物在买卖过程中死亡率较高。私自饲养还可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将野生动物作为宠物,野外动物的数量将受到影响,生态平衡也可能因此受损。
有些人养着野生的蛇,若是不小心照顾,蛇儿很容易就没了。再者,要是蛇儿逃出了饲养的地方,那对周边的居民来说,可就是一个不小的威胁了。
了解到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带来的种种危害,我们个人又能采取哪些措施来反对这种活动?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们的观点。若觉得这篇文章有参考价值,不妨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