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情况复杂,患者会感到身体不适,治疗上也存在诸多难题。下面,让我们来深入探究它的相关信息。
基本特征
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三高一低”,即尿中蛋白含量增多、血液中蛋白水平降低、身体严重水肿以及血脂水平升高。蛋白尿增多是因为肾小球基底膜变得更容易让蛋白通过。血液蛋白减少会使人的营养状况变差。水肿多出现在眼皮和腿上,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血脂升高还会提高患心血管病的风险。不少病人在确诊时就已经出现了这些明显的症状。
影响蛋白尿的因素
多种因素可能导致尿蛋白增多。比如,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压力上升,蛋白便更容易从肾小球漏出。高蛋白饮食或大量输入血浆蛋白,会引起肾小球过度灌注和过滤,从而使蛋白尿加剧。曾有患者因忽视饮食管理,摄入过多蛋白质,结果尿蛋白量明显上升。因此,患者必须严格调控饮食和血压。
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同时,血浆中的某些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也有所减少。免疫球蛋白的减少会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从而更容易受到疾病侵袭。特别是在大量蛋白尿、肾小球严重受损以及非选择性蛋白尿的情况下,这一现象更为明显。这种情况不仅加大了治疗难度,还提高了患者感染的风险,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了不利影响。
水肿发生机制
最新研究显示,大约一半的患者血液容量保持正常甚至有所上升,血浆肾素水平也多在正常范围内或有所降低。这表明,肾脏内部钠和水潴留可能是水肿形成的一个关键因素。即便是血液容量看起来正常,部分患者依然会出现水肿现象,这或许是因为肾脏的自我调节功能出了问题,引起了体内钠和水的异常积聚。在临床治疗中,我们需要关注并纠正这种钠水异常积聚的情况。
治疗方法
若血浆白蛋白浓度小于20g/L(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低于25g/L),患者可接受肝素钠的皮下注射或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对于利尿无效且符合透析标准的情况,必须进行血液透析以维持生命,并在补充血浆制品后适当脱水以缓解肾间质水肿。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时机和方法的选择,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饮食与治疗原则
患者尿蛋白丢失严重,但摄入过多蛋白质会提升肾小球滤过率,导致蛋白尿及肾脏病病情恶化,现在普遍不再推荐这样做。利尿治疗应避免过于急速和剧烈,以防引起血容量减少、血液高凝状态加剧,从而诱发血栓和栓塞等并发症。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有效防止治疗不当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
您周围有患肾病综合征的人吗?他们接受的治疗效果怎样?若您觉得这篇内容对您有帮助,不妨点个赞或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