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淘宝上经营店铺,卖家最怕的就是不小心触犯规定,特别是广告法中的敏感词汇,就像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正确使用它们可以吸引顾客,但一旦用错,后果可能不堪设想。现在,我们就来深入探讨广告法中敏感词汇的几个重要问题。
常见词汇是否为极限词
许多商家喜欢用“多变”“通用”“必看”等词汇,但实际上这些并不属于极端用语,大家可以安心使用。比如在卖衣服时,若描述为“通用上衣”,只要符合实际情况就无妨。但判断是否为极端用语,还需考虑具体语境。像“长效”“延缓老化”这样的词汇,就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比如,护肤品宣传“长效保湿”效果,就必须出示实验数据。
国外品牌广告语极限词问题
有些商家以为,外国品牌的广告语含有极端用语,自己用起来不会有问题。然而,这是大错特错。在我国销售商品,必须依照我国的广告法规。以前就有淘宝上的商家,因为使用了含有极端用语的宣传语,结果被顾客投诉,受到了罚款。因此,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最好更换其他宣传语。
特殊广告语是否违禁
有些商家认为护肤品广告中的“攀上人生顶峰,赢得白富美”颇具吸引力,但并不推荐使用。这种表述可能不符合社会正面风气。鉴于淘宝购物面向的是广大消费者,广告内容应当积极向上。若传播不当的价值观,可能会被视为违规,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极限词与违禁词的区别
《广告法》第九条第(三)条提到的极限词与违禁词有所区别。前者特指该条款规定的具体情形;后者则涵盖更广泛,如第9条、第13条等都有所提及。比如,“最顶级”就属于极限词,而那些具有歧视性或误导性的词汇则属于违禁词。卖家只有清楚它们的区别,才能有效规避风险。
敏感词汇“极致”分析
“极致”一词含有过分绝对的意思。在推销商品时,若声称提供“极致体验”,很难明确何为“极致”。若产品实际效果并未达到这种高度,便可能被视为误导消费者。例如,一款普通面膜若宣称“极致补水”,消费者使用后若感觉效果并不如宣传那般显著,便可能会提出投诉。
卖家使用词语的注意事项
卖家无需过分忧虑极端用语,但必须确保每个词汇都如实反映商品的真实性及合规性。比如,若售卖食品标榜“独门秘方”,则必须确实具备独特性。若夸大其词,将遭受顾客投诉及监管部门的惩处,严重时还会损害店铺声誉,影响经营。因此,在选用词汇前应深思熟虑。各位在淘宝开设店铺时,在使用广告语时是否遇到过让您犹豫不决的情况?若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