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传统艺人如何生存和发展,始终是触动人心的话题。看到唢呐艺人通过直播改变生活,传承技艺,不禁让人感慨良多。
直播间的起步
刘国庆和赵燕起初想尝试直播,却因顾虑扰民问题,每天得跑到十多里外的乡村家中吹唢呐。看似简单的举动,却是他们寻求新发展的起点,从中可见他们对直播唢呐的坚持。他们所在的县城,是个传统且保守的小地方,唢呐在人们心中常与婚丧嫁娶相关联。然而,他们敢于挑战这种认知,勇于突破界限。
直播领域缺乏可参考的前辈经验。尽管他们对吹唢呐技艺了如指掌,但在网络操作上却是彻头彻尾的生手。然而,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必须面对并克服众多心理难关。
努力与收获
刘国庆和赵燕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收获。他们首次通过直播赚取了第一笔可观的收入,于是决定投资改善直播环境,在家中搭建了一个隔音直播间。这一举措标志着直播间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赵燕生日当天,他们的直播收入再次超过了一万元,这无疑是对他们努力的最好证明。对于以往四处奔波的民间艺人来说,这样的收入简直难以想象。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观众的支持也成为了他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从经济角度考量,他们改善了家庭生活,拥有了新车和新房。这是最明显的成果。这样的成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无数次的演奏,无数次的直播间互动,逐渐积累而来的。
身体的付出
吹唢呐看似简单,实则对身体有损害。赵燕吹了多年,听力严重受损。直播时,她得把背景音乐调得很响才能勉强听见。这充分说明了吹唢呐对她的身体造成了伤害。她有时累得看到唢呐都会感到害怕。这些细节都反映了传统艺人背后的辛勤付出。
尽管身体疲惫不堪,他们仍旧咬紧牙关。刘国庆见赵燕疲累,便主动接手吹奏。夫妻俩相互扶持,共同承担,这种精神力量让他们不断前进,直播间里唢呐声此起彼伏。
观众与艺人的互动
他们的直播与粉丝的交流十分生动。直播间里,许多忠实粉丝都是同乡,这些生长在黄河流域的中原人,大多在70至80年代出生,他们对唢呐有着深厚的感情。有些粉丝在直播中提起无法挽回的往事,这些情感上的共鸣成了直播的一大亮点。粉丝们还会点唱他们不熟悉的歌曲,主播们会仔细记下,勤奋学习,等到粉丝下次再来时,已经能够演唱,这种互动让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密。
徐州的网友们,他们对唢呐情有独钟,尽管小时候家里不允许学习,可是在直播平台上,他们又与唢呐重逢了。他们与赵燕成了朋友,甚至在直播中担任嘉宾,献唱一曲。这种紧密的互动,对于传统艺人而言,实在是非常罕见且宝贵的。
传承的问题
赵燕爸爸对唢呐的传承十分看重。他曾因担心这门技艺后继无人而忧虑。然而,当他看到女儿在直播间拥有百万粉丝时,心中充满了自豪。赵燕还鼓励小儿子学习唢呐,并拍视频询问是否应该让孩子学习。在直播间这个新平台上,年轻人的好奇和老年人的欣慰,都为唢呐的传承带来了新的希望。
刘国庆的老师傅虽不再吹奏唢呐,却仍旧关注着徒弟的直播。这一行为间接展示了传统艺人对于唢呐艺术的深厚情感,同时也默默地为唢呐的传承给予了支持。
艺人的适应与坚持
赵燕带着父亲从线下舞台转战线上直播间,刚开始,老人花了挺长时间去适应这种没有真人观众的网络直播环境。这反映了传统艺人适应新环境的经历。尽管如此,他们心中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朴素的信念:只要手艺在,就有出路。
刘国庆和赵燕能取得如今的成绩,源于他们的毅力。在直播过程中遭遇重重挑战,即便身体不适,他们也未曾放弃。正是对唢呐艺术的坚定信念和深切热爱,让他们不断前进。
那么,亲爱的朋友们,对这些老艺术家在直播平台上再次展翅的故事,你们有何看法?不妨点个赞、转发一下,或者留下你们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