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近期异常火爆,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看似只是日常娱乐,实则背后隐藏了不少问题。
短视频的全民化普及
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得短视频变得流行。不少老人用它来和子女沟通,孩子们则用它来娱乐。短视频简单易用,充满乐趣,一有空闲,人们就会刷上几眼。这也让短视频迅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新宠。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短视频的普及已是随处可见。
短视频平台的功能持续改进,智能推荐系统根据用户喜好推送视频。这一机制让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推动了短视频的普及。
抖音内容的良莠不齐
抖音平台上内容丰富,不乏优质作品。然而,也夹杂着一些不良信息。比如,之前发生的隐私泄露事件,“洗澡门”事件便是其中一例。一个家庭的小疏忽,却遭恶意散播,播放量从最初的216次飙升至89万次。这暴露了抖音在内容审查上存在不足。有些创作者为追求流量,采取不当手段,例如年轻母亲录制不雅视频,抖音似乎并未对这些视频进行有效筛选和控制。
有女孩将妈妈换衣的情景录制成了视频,这些视频竟然在平台上获得了不少推荐,这进一步凸显了抖音在内容审核方面不够严格,未能有效保障用户隐私及遵守社会公德。
不良事件背后的恶意推动
事件发生后,抖音表示系有人蓄意推动。以“洗澡门”为例,起初只是小范围流传,后来却迅速蔓延,这背后必定有人暗中操控。或许是追求流量,或许别有用心。这种恶意推动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隐私和名誉,还让短视频环境变得污浊不堪。他们借助平台审核的漏洞和公众的好奇心理,任意散播不良信息。
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能指出恶意推动者的身份,然而,平台在预防方面确实存在疏漏。我们不能等到问题显现后才采取措施,应当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对小朋友的不良影响
小孩子轻易就能接触到短视频,不少三到四岁的幼儿深陷抖音,难以自拔。有些视频内容并不适宜儿童观看,比如含有成人思想或不良观念的短视频。孩子们辨别能力不足,过多接触此类信息,对他们心理发展极为有害。此外,长时间刷短视频还会影响孩子们的视力,减少了他们户外玩耍和与人交往的时间。
家长有时可能缺少指导,他们自身或许也沉迷于短视频之中,因而忽视了自己孩子可能通过手机接触到的不良内容。
抖音的推荐机制问题
抖音的推荐算法虽然能准确地将用户喜爱的视频推送给他们,但它在某些方面仍有不足。这个机制似乎更重视视频的受欢迎程度和观看量,却对内容的品质和价值关注不够。比如,一些涉及隐私问题的视频也能被推荐,这反映出推荐算法在把控内容质量上存在漏洞。
再看内容质量这一块,不少视频虽吸引眼球却缺乏正能量,被频繁推送给观众。与此同时,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佳作却可能被忽视。长此以往,用户接触到的内容可能会越来越低级、浅薄。
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短视频内容参差不齐,广泛流传开来,对社会风气产生了影响。有些不雅视频在网络上流传,既违反了社会公共道德,又拉低了大众的审美水平。一些人受这些不良视频影响,可能会在生活中模仿不良行为。整体社会道德风气受到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可能受到误导。如果那些低俗趣味、宣扬不良价值观的短视频继续占据人们的视线,社会风气将变得浮躁,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就难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