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的公务员考试已经结束,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目引发了众多考生的热议。中公教育经过分析,指出常识判断题型中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亮点。现在,我就来为大家逐一梳理。
时事政治聚焦本省
山东省此次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中,时事政治部分包含了两道题目,占整体题目的五分之一。测试内容主要围绕山东省的战略发展动态和热点事件。例如,涉及了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山东的时政表述。这类题目大多直接提问,只需考生准确记忆即可得分,难度不高。比如,对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考察,是备考的重点,众多勤奋备考的考生都能轻松拿到这些分数。
省情题目亦然,涉及山东的“三大经济圈”相关内容,紧扣山东当前发展焦点。考生若平时留意本省发展情况,对“一群两心三圈”有所了解,便能准确作答。这种命题方式既反映了考试与山东实际发展紧密结合,又检验了考生对家乡发展的认知。
法律法规考查多样
法律相关题目共有三道,占全部题目的三成,内容涵盖公务员法、刑法和民法。题型丰富,包括对法条的识记以及对案例的分析。针对公务员法,主要测试与职位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关于试用期的规定等,这类题目通常较为简单。对于有志于成为公务员的考生来说,这些是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刑法题目围绕“共享单车”这一热点话题,考察了罪与非罪的区分,比如对价值五千元物品损毁相关法律条文的掌握。考生不仅要对法律条文有深入了解,还需分析案例的具体适用情况,这对考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民法题目则因与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相关,涉及日常生活中的民法知识,内容广泛且多变,难度相对较高。这要求考生不仅要深刻理解民法的基本原理,还要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科技常识贴近疫情
科技常识涵盖了物理力学、空气污染等传统知识,同时紧密关联疫情动态,涉及疾病传播、消毒杀菌等日常常识。例如,询问哪种消毒方法能有效对抗新冠病毒,以及身边的防疫措施,这些问题让考生感到既熟悉又实用。此类题目不仅测试考生对传统科技知识的掌握,还考察他们对当前热点的关注程度,难度适中。由于许多考生在疫情期间已通过多种途径接触过相关内容,因此解题时并不感到生疏。
这套试卷中科技知识所占比重较大,这表明了现代科技在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同时,这也说明了考试内容与时代同步,鼓励考生关注周围的科技变化和时事焦点。
人文常识综合度高
人文常识考试只有一题,但内容非常丰富。这个题目从杜牧的《秋夕》诗句出发,结合了地理、文学、历史、物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它不仅考察了南北半球季节的不同,还涉及了“小李杜”的文学知识,对比了杜牧和唐伯虎生活的朝代,甚至还包含了荧光素的物理知识。这个问题考查了考生们广泛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运用能力。
这道题目不易,考生需具备广泛的阅读量和深厚的知识掌握。提醒大家,备考时不可只限于单一学科,而应进行跨学科学习,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整体难度分布合理
整体来看,试卷中常识判断题目的难度分布是合理的。时事政治和省情题目相对容易,主要考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和对本省情况的了解,只要多加努力,得分并不难。法律法规题目则难度不一,既有需要直接记忆的内容,也有需要分析案例的部分,这对于法律基础牢固且思维敏捷的考生来说,是他们的优势。科技常识和人文常识则各有特点,科技题目贴近生活,难度适中;而人文题目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所占比重较小,确保了不同能力的考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这种难度分布契合选拔人才的标准,它既能有效筛选出基础知识牢固的考生,又能识别出知识面广、思维敏捷的佼佼者,从而为公务员队伍选拔合适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出题紧跟时代发展
省考的常识判断题目紧跟时代潮流,将时事政治与国家政策及本省的发展相结合,将法律法规与社会的热点和新出台的法规相联系,科技常识则聚焦于疫情相关的知识。这提示考生在准备考试时,应关注时事,多阅读新闻和政策文件,把握当前的社会发展。同时,也要重视知识的积累,扩大知识领域,提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要想在考试中游刃有余,达成职业理想,考生就必须持续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准备常识判断这类题目时,大家觉得哪一部分尤其棘手?欢迎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让我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