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能培养人的情操,绘画能传达内心感受,你是否有意学习这两种艺术?若想开始学习,首先得掌握书法和绘画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书法内容熟记
在书法创作过程中,若想作品气息流畅,对书写内容的熟练掌握至关重要。以写诗词为例,只有事先将内容牢记于心,心中有个完整的布局,书写时才能一气呵成。若边写边思考内容,书写节奏容易被打乱,要想保持气息的连贯性就更加困难了。
以抄写散文为例,先要多次朗读来加强记忆。在书写过程中,句子要连贯,段落间的过渡也要顺畅,这样文章的韵味就会逐渐融入文字之中。书写者若是全情投入且对内容了如指掌,所创作的作品便会自然流露出一种流畅的美感。
书法贯气之法
书法创作中,贯气是一项关键技艺。一笔墨水可书写数字,使笔迹更加顺畅。例如,书法家在绘制大作时,蘸足墨水后迅速连书十几字,笔锋间相互映衬,流转自如。笔尖墨色将尽时,可在空中补笔。如米芾之书,有时一字写毕,空中轻连数笔,再续下一字,气势连贯不断。
书写时,即便是一字之始,也应持续挥毫,确保笔势连贯。以赵孟頫的行书为例,他在更换墨水后,仍旧直接落笔书写字首,使得整行文字流畅无间,充满节奏感。这种书写方式既保持了速度,又保持了气势,显著增强了作品的连贯性。
篇章完成方式
对于篇幅较长、字数繁多的书法作品,采用分段的方法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明代,董其昌在创作长卷时,通常会按照意群来划分段落,每个段落都以墨迹的结束作为分界。在分段书写的过程中,需要留意段落之间的连接,确保下一段的首字与上一段的末字相呼应,使整体过渡流畅自然。
短篇作品应当一气呵成,如同王羲之挥毫《兰亭集序》一般,一气贯之。全文篇幅虽短,但自始至终,笔触流畅,情感如江河奔涌。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全神贯注,让笔下的气息自然流淌。
书法对比原则
书法艺术注重对比。干湿之间要适度,若是全用干笔,字迹便会显得干燥无光;若全用湿笔,又会显得过于臃肿。以颜真卿的楷书为例,其笔画有的显得干涩而飞白,有的则饱满而湿润,这种对比之下,美感便油然而生。至于大小对比,亦是如此,若字的大小都一样,作品便会显得有些单调乏味。
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中,大小字体巧妙结合,布局合理。以“泉”字为例,它较大,与之相对的“之”字则较小,两者相互衬托。这样的对比手法,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视觉效果,还避免了单调感。
章法行距要求
在书法的布局上,保持行间距的均匀性是关键。初学者往往不太注意这一点,书写时行间距时而宽时而窄,这会影响到作品的整体美感。通常在楷书作品里,行间距会稍微窄一些。比如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其行间距保持得相当稳定,给人一种整齐和严谨的印象。
行书和草书的作品,字与字之间的间隔通常较宽。然而,每行之间的间距不宜忽远忽近。以怀素的《自叙帖》为例,其行距大致相等,既显得豪放不羁,又保持了整体的和谐统一,观之令人视觉上感到格外舒心。
落款协调要点
在书法作品中,落款的位置极为关键,它需与正文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展现出整体的和谐美感。假如正文采用的是大楷书体,那么落款部分则可以采用较小的行楷字体。以颜真卿的楷书作品为例,其落款字体大小和风格虽与正文有所差异,但整体上却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若正文书写为草体,那么签名部分则适宜采用行书。徐渭的草书作品,签名处用行书书写,既简练又自然,与正文那种放纵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签名部分的字体大小和风格与正文相得益彰,使得整幅作品更加精美。
绘画基本形状
开始绘画时,掌握基础形状至关重要。准确的基础型绘画是构建画面结构的前提。正如达芬奇学习绘画,他从画鸡蛋起步,学习球体的构造和光影的变换。在描绘苹果、橘子等圆形物体时,首先明确圆形的基本形态。
描绘人物时,首先用方框勾勒出人体的比例。一旦掌握了基本的形态,画面的舒适感便会提升。以画房子为例,先画出长方形和三角形来确立大致的轮廓,之后再细致描绘门窗等细节。如此画出的房子,结构精确,观感也更为吸引人。
绘画学会简化
简化是绘画的关键手法,它能将复杂的物体变得易于描绘。将苹果简化为球形,绘画时在光影和明暗的处理上就会变得轻松。例如,画家在画苹果时,先勾勒出圆形轮廓,随后再描绘光影效果,这样立体感便迅速显现。
在绘制人体时,将其简化为方块形态,有助于更准确地掌握人体的动态与比例。在描绘奔跑的人物时,可以将身体分解为几个动态的方块,将四肢视为线条,这样一来,人物的动作姿态便易于呈现。这样的处理方式使画家更加专注于核心要素,从而提高了创作的效率。
绘画眯眼看法
眯眼细看画面,有助于辨识轮廓和线条。在作画之前,通过眯眼观察物体,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主要线条。以描绘风景为例,眯眼时能更明显地观察到山丘的起伏和树木的边缘,这些是构成画面轮廓的关键部分。
描绘人物画像时,眯着眼睛能看出脸部的轮廓和五官的大致位置。画家在确定画面布局和整体形态关系时,通常会眯眼观察,迅速在画布上勾勒出轮廓线条。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节刻画。这样做可以确保画面重点突出,整体感更强。
绘画顺序原则
绘画需先从整体到局部,先从主要部分着手。以风景画为例,先描绘天空、地面、山脉等大块区域,随后再细致描绘树木、房屋等具体元素。如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时,先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状和姿势,接着再细致刻画脸部、手部等细节部分。
描绘人物群像时,先勾勒出核心角色,随后添加配角。首先确立画面的核心元素和整体布局,之后逐步细化细节,确保画面主次清晰、层次感强。在书法与绘画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曾遭遇难以逾越的难题?不妨点赞并分享,欢迎在评论区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