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引入数学历史知识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不少挑战。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这让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教学实际,其中包含许多值得关注的亮点和难点。
数学史融入教学的理论支撑
自20世纪90年代起,数学史教学理念从欧洲传入我国,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便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数学史对构建数学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和激发学习兴趣均有益处。2011年,《新课标》明确提出各学段需介绍数学背景知识,这为数学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政策支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这些理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调查的基本情况
2019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内的八所小学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放并收集了58份问卷,其中55份为有效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教师对教材中数学史的了解、态度以及数学史教学的实施情况。该调查具有地域特色,且通过足够数量的有效问卷,能较为全面地展现当地的教学实况。这标志着对该区域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教材中数学史料掌握情况
调查涉及了《九章算术》、圆周率、函数观念、杨辉三角等数学历史知识。研究发现,教师对《九章算术》和圆周率的了解最为深入,正确率超过了90%。这种现象可能与这两者较为人所共知有关。至于函数观念的理解则相对较弱,而杨辉三角的理解最为薄弱,正确率仅为56.36%。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这些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分量不同,或者教师们的学习背景各异。这一调查结果揭示了教师在数学历史知识储备方面的不平衡性。
教师数学史知识来源
教师获取数学史知识的方式多样,包括大学课程学习、入职培训、教材内容、专业书籍阅读以及网络上的零散信息等。在这些途径中,大学阶段的专业课程学习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占到了61.82%。但遗憾的是,国内许多师范院校将这门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导致学生缺乏系统学习的机会。这种情况使得教师在数学史知识学习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教师对融入数学史的态度
很多教师对将数学史引入课堂持支持态度。超过八成的教师曾在教学计划中考虑过加入数学史,而六成教师已经付诸实践。即便尚未尝试的教师,也有超过八成认为这样做是有价值的。他们认为,数学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文化修养,并对人格塑造有益。由此可见,教师们普遍认同数学史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改进措施建议
考虑到当前情况,我们应优先提升师范院校数学史课程的教学质量。比如,可以适当延长课程时长,将选修课转变为必修课。同时,教师在职培训中也应加强数学史知识的传授。在教材编写上,应使数学史内容更加系统全面,更贴近地区教学需求。此外,学校应定期组织数学史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此提高教师对数学史教学的重视。
各位读者,您觉得您所在地区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有没有类似将数学史融入教学的做法?欢迎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